2021年全国社会治理创新典型案例征集活动结果公布:《成都市成华区:政企共治 智慧街区 系统探索市域治理现代化新路径》榜上有名,连续三年获得创新社会治理最佳案例奖。
4月28日,由中央党校等全国社会治理研究领域的专家对来自全国不同省市、10个领域的创新社会治理案例按照创新主体、创新特色、治理效果、治理影响、公众参与5个指标体系进行评审,最终评议出最佳案例10个,优秀案例20个。成华区是唯一探索智慧街区治理案例的区(市)县。
目前“智慧社区”多为“智能化社区”,其中第一代为“物管型”,第二代为“平安(安防)型”,第三代则为“人文型”(构建智慧社区治理同盟)。成华区则按照国家部委及天府智慧小区建设指南、成华智慧社区建设指引1.0等要求,通过打造区(市)县的社区治理系统云平台,融合集成智慧停车、智慧教育(“学习强国”线下应用)、智慧消防、智慧人社、智慧群团等系统,分类打造双桥子、青龙、二仙桥、府青路、万年场、双水碾等智慧治理领域的“五朵金花”,探索“物本”向“人本”跨越的第三代融合智慧社区治理模式,系统探索市域治理现代化新路径,并在第五届中国社区治理论坛上发布应用场景和初步标准规范。
“一港三云”开源共享
共筑“链上社区·云上街区”
专家观点:智慧社区,不是单一的智能化硬件建设,而是需要构建“链上社区、云上街区、数字政府、智慧社会”微感知、微存储等复合同盟。
成华探索:针对社区智能设施参差不齐、数据碎片化难收集应用等痛点问题,与成都市智慧城市标准委员会合作,以大联动·家空间城市信息模型(CIM)分布式微存储系统为基础,打造区(市)县的社区治理“一港三云”双线融合社区心脏动能系统,集成四川手机报5G智媒体、成都智慧停车、街道智慧禁毒、社区智慧消防、“家门口人社服务”、河道管理等功能,不断完善智慧城市“微感知根系”,推动社区治理“一屏畅达”、社会诉求“一键回应”、生活服务“一码通城”、风险防控“一体联动”、社区发展“赋能造血”、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努力打造新型共建社区。
“一图三e”自治共治
共建社区治理同盟
专家观点:智慧社区,不是单一的硬件智能化集成,而是需要打造微治理、微服务等未来社区、熟人社区同盟。
成华探索:针对老旧社区组织涣散、隐患较多、服务单一等问题,成华区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贯穿于智慧社区治理与服务系统研发与机制设计全过程,依托139+X智慧社区治理基础数据库,打造社区自治综治融合、治理服务、发展管理融合的“一图三e”市域治理体系,构建“1+4+N”互动议事新空间和网络综合体矩阵体系,创新智慧社区O2O机制激活党建圈、社区圈、院落圈、单元圈、守望圈、“学习强国读书圈”等,着力破除“居民一门关尽”、院落人际疏远、社区单元藩篱多等难题,努力打造新型共融社区。
“一池三联”治理发展
共享街区平安同盟
专家观点:智慧社区,不是单一社区治理服务,而是需要构建共管理、共防范、共处置的社区街区一体化平安社区同盟。
成华探索:针对社区造血难、多头管理、专群协同不够等问题,构建党建联创、治安联防、资源联用、公益联办、环境联管、营造联动、事务联抓的139+智慧社区治理“一池三联”运行机制,坚持需求导向—顶层设计、分类实施——软件支持、硬件补充—社团引领、社企助力—公益主导、市场造血—精准理、精细服务,促进小区、社区、街区、商区(商圈)一体化全域发展治理,努力打造新型共治街区。
智慧治理“五朵金花”
双桥子街道等:坚持智慧融合、文化浸润,采取市场化破解智慧社区治理痛点的EPC+O闭环模式,打造“人文街坊、智慧社区”公园城市幸福美好街区。
青龙街道等:坚持一个平台统调、一个机制统筹、一个网格统揽、一支队伍统管智慧融合,打造青龙新街口智慧共治示范街区。
府青路街道等:坚持党建引领、多元参与、智慧治理,打造“书香社区、商业街区”协同治理示范街区。
二仙桥街道等:公益+市场。以下涧槽社区为重点,推进社区微治理、街区微服务,打造“政企联动、社区营造”公园城市产业示范社区。
万年场街道等:坚持“四区融合”,以万象城商区为重点,打造“全域治理、万象更新”新经济发展服务示范街区。
成华区人社局:优化“新街坊·守望家空间”智慧治理应用系统,促进“智慧社区+民生”深度融合,构建“家门口人社”公共服务体系。
团区委、双水碾街道:成华区群团枢纽中心以双水碾街道为试点,对接“139+X”智慧社区治理系统,打通河湖管护“最后一公里”。
(责编:关思聪、谢龙)
来源:人民网